平湖在线


广告合作:0573-85556666
  • 7836阅读
  • 0回复

正月十王着癞子(转)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 

发帖
22316
金钱
112484
威望
5950
注册时间
2007-01-09
最后登录
2024-05-04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 发表于: 2024-02-23 20:24:42 , 来自:浙江省嘉兴市



   元宵节,平湖农村习惯叫作正月半,正月半夜里着癞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,始于何时无法考证,但打笔者懂事起约到90年代一直有此习俗。
     着癞子又叫着田财,正月半的夜晚,人们吃过晚饭从柴堆里拔几捆稻柴,有的还拿一根竹杆,小孩子跟着大人乐颠乐颠地来到田头。大人用火柴点燃稻柴然后在田岸上甩着火把,边跑边喊“着癞子,炭癞子,田稻好来讨娘子”。小孩子把竹杆插进稻柴这样火把举得会更高一些,跟在大人后面一起喊。邻居在隔壁的田里也举着火把边跑边喊,但喊唱的版本有所不同。也许你会听到“着癞子,炭癞子,自家田里全是稻,别家田里全是草”,还有的喊“着癞子,炭癞子,自家田里出金子,别家田里出蜱子(蜱—平湖方言音'')”。
     人们口中喊的“癞子”就是田间飞蛾散布在稻禾上的蚜卵,“着”就是燃烧的意思。正月十五夜晚通过用火把害虫烧死,新的一年让田里的庄稼有个好收成,取得更多的财富,所以着癞子又叫着田财。由于家家户户都要这样做,夜晚的田野上远远望去甩动的火把就像一个个火球上下舞动,“着癞子、着癞子......”的声音此起彼伏,年味在红红火火的正月半夜里画上了句号。

     据网上资料记载,与平湖交界的上海金山农村也有着癞子的习俗。正月十五夜,一家老小吃好团圆饭后出门,此时需孩童手持稻草,将其点燃后在田里奔跑,边跑边唱《着癞子》田谣。

     而在崇明农村,元宵节下午,人们会去——“斋田头”。即用筷子插上茧团(用糯米粉做的团子),放置田头,祈求丰收。晚上,大人们也不闲着,掼火球、照田财,放烟火。这里的掼火球和照田财应该和我们平湖农村的着癞子(着田财)习俗差不多。

     关于“着癞子”网上还有一个传说。相传,隋炀帝色迷心窍,竟要选择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娶自己的妹妹为妻。“兄妹成亲,地上出星”。妹妹硬扭不过,便借托除非正月半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象方可成婚。隋炀帝就下令江南百姓到十五晚每户燃火装星,违者斩首。正月十五晚上,妹妹见满地都是亮光,误以为真是天意,就纵身投河自尽。为了纪念这位刚烈的女子,也为了表达歉意,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就进行着癞子。

    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,平湖农村世代相传的正月半着癞子习俗已基本消失,偶尔只能在网络视频里看到一些作秀式的着癞子表演,方能让你回忆起那熟悉又喜庆的场景。